內容摘要:
關鍵詞:
作者簡介: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 2020年12月27日,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主辦,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院中國殘疾人數據科學研究院、中國殘聯/東南大學/南京特師無障礙聯合重點實驗室、南京市殘疾人聯合會、常州市錢璟康復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的“《殘疾人藍皮書(2020)》發布暨融合教育高質量發展論壇”在京舉行。
發布會現場 主辦方供圖
《殘疾人藍皮書:中國殘疾人事業發展報告(2020)》是第三本中國殘疾人藍皮書。本冊藍皮書報告了2019年我國殘疾人事業發展狀況,根據我國特殊教育發展現實,以融合教育為主題,對我國融合教育現狀和問題進行了系統總結和深入分析。全書主要包括“總報告”“分報告”“支持保障篇”和“實踐篇”四個部分。藍皮書在呈現融合教育發展狀況時,有兩個鮮明特點,一是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學段呈現我國融合教育發展狀況。二是從地域角度,完整表現我國融合教育發展的全貌。
藍皮書封面 主辦方供圖
藍皮書指出,我國高等教育階段融合教育發展經歷了初步探索、從少到多、追求質量三個階段。在政策、招生規模、辦學模式和支持體系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績,初步形成“殘疾人高等教育學院為骨干,以普通高校為主體,成人高等教育和遠程教育等方式為輔”高等融合教育發展格局。
我國高等教育階段融合教育發展現狀呈現以下特點:
第一,政策不斷完善。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政府從教育起點、教育過程和教育結果三個方面出臺了近20個法律政策以及文件來確保殘疾人高等融合教育的順利推進。特別在保障殘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平等權利方面,政策力度較大。在國家出臺政策文件的同時,各地方政府也根據當地殘疾人高等融合教育發展的需要,出臺促進高等融合教育發展的地方政策文件。
第二,招生規模擴大。首先是招生人數上,近六年來殘疾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數不斷增加,共有超7萬名殘疾學生在普通高等院校和高等特殊教育學院就讀,而且這其中大多數學生主要進入了普通高校學習。其次是招生層次以專、本科為主向更高層次發展。從2016—2018年的數據來看,專科和本科生每年總體占比均在98.50%以上,但是研究生層次招生數也在逐年增加。
第三,辦學模式多元化。為最大限度滿足殘疾學生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通過多元化辦學模式最大化利用現有資源,實現不同程度的融合。目前主要有完全融合模式,即殘疾考生參加普通高校全國統一考試后隨班就讀。部分融合模式招收對象主要是參加高校單考單招的殘疾考生在普通高校中以小規模形式集中辦學,包括在專門為殘疾人開辦的附屬于某一高等院校的專業就讀,或在專門為殘疾人設立的特殊教育院系就讀。混合模式將上述兩種模式相結合,通過不同學習階段使用不同的融合模式來更好地保障殘疾學生的教育權利。
第四,支持體系橫向多面化。近年來,隨著中國高等教育階段融合教育的不斷發展,支持體系也得到了更加多面化的建設。2017年中國殘聯和教育部在全國選取六所高校,開展高等融合教育支持體系建設試點。各個高校都在物質環境無障礙和無障礙信息和交流方面開始做出嘗試和改革。同時開始建立融合教育資源中心,為殘疾學生提供學業支持。從同伴接納、校園文化兩個方面,為殘疾學生提供心理支持。同時積極開展就業支持,國家和地方政府在殘疾大學生就業方面出臺了一系列保障性文件,如殘疾個體可獲得就業、創業資金補助,企業吸納殘疾大學生就業可獲補貼等。各地也舉行了不同規模、多場次的殘疾大學生招聘會,擴大了殘疾大學生的就業規模,提升了就業崗位的層次和匹配度。
同時,藍皮書針對高等融合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對策建議:完善相關的法律政策;擴大招生規模,提升辦學質量;完善支持體系,實現全方位支持;促進殘障學生社會融合的發展。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