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
關鍵詞:
作者簡介:
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證明,黨的事業要發展,必須堅持以符合時代要求的科學理論為指導。習近平法治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馬克思主義法學觀基礎之上,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建設的偉大實踐而逐步形成的,是新時代馬克思主義法學中國化的最新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作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總抓手,始終離不開黨的科學理論的指導。新時期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最根本的是要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全面深入系統地學習領會習近平法治思想,切實用以武裝頭腦、指導實踐,不斷將法治中國建設向縱深推進,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必須把黨的領導貫徹落實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保證。我們黨自成立之日起,就制定了《勞動法案大綱》等多部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又很快制定頒布了“五四憲法”,把中國人民的革命成果和走社會主義道路的發展方向,以憲法的形式確立下來。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新道路。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緊緊圍繞全面依法治國、法治中國建設等重大問題,從法治理論上做出科學回答,從頂層設計上做出戰略部署,從法治實踐上著力全面推進,形成和發展了習近平法治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圍繞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對新時期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具有重大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和實踐創新意義。
當前,我國法律規范、法治實施、法治監督、法治保障等方面存在一些薄弱環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仍面臨很多困難,迫切需要從黨中央層面加強統籌協調。新時期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必須旗幟鮮明講政治。要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精神實質和豐富內涵,堅定不移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始終堅持在黨的領導下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堅強領導核心。
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方向決定前途,道路決定命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根本遵循。
我國是一個擁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古國,春秋戰國時期已有自成體系的成文法典,漢唐時期形成了比較完備的法典,中華法系在世界幾大法系中可謂源遠流長、獨樹一幟。同時,我國也是一個有著14億人口、56個民族的發展中大國。中華民族的歷史基因和歷史沿革、現實國情和社會條件等綜合因素,決定了我們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必須增強道路自信,保持政治定力,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當然,我們可以借鑒人類法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絕不能照搬西方國家的法治模式和法治道路,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努力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偉大實踐,不斷開創法治中國建設新境界。
貫徹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的行動指南。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要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法學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全方位占領高校、科研機構法學教育和法學研究陣地,加強法學基礎理論研究。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注重從我國法治建設的豐富實踐中提煉規律性認識和創新性理論,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研究不斷深化、拓展和創新,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學理論體系、學科體系、課程體系。要深刻分析我國法學學科設置的經驗和短板,積極推動“刑民商”“理史憲”等傳統學科轉型升級,大力發展黨內法規學、社會治理法學、人工智能法學等新興學科,圍繞新的科技和經濟社會問題,積極開拓法學與其他學科的學科交叉與學科協同,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學體系。
堅持和完善“五大體系”具體目標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涵蓋國家法治、地方法治、社會法治、行業法治等各個領域,貫通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個環節,涉及法律規范與實施、法學教育與研究、法治監督與保障以及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等各個方面,是貫穿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一條主線,在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實踐中具有總攬全局、牽引各方的意義。
“立善法于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國,則一國治。”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作出專門部署,要求“加快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加快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這“五大體系”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構成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的具體目標。首先,抓好立法質量和立法效率,堅持科學立法和民主立法,加強重點領域立法,增強法律規范體系的及時性、系統性、針對性、有效性,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其次,針對法治實施中的問題,堅持依憲治國,堅持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形成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再次,以規范和約束公權力為重點,抓緊完善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機制,增強監督合力與實效,形成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復次,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提供政治保障、組織人才保障、科技信息保障、理論智庫保障,形成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最后,堅持依法治國與制度治黨、依規治黨統籌推進、一體建設,形成以黨章為根本的黨內法規體系,全面提升依規治黨和依法執政的能力和水平。
(作者單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