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
關鍵詞:
作者簡介: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金秋時節,隨著冷空氣的腳步,一場不受歡迎的霧霾接踵而至。不過,此時已經沒有了秦觀名篇《踏莎行》中的意境,霧霾使人們的生產、生活蒙上了一層朦朧但不舒適的面紗,造成了諸多不便與憋悶,我們再度看到了緊扣的口罩和焦慮的神情。
霧霾再度襲來,促使有關方面堅定了治理霧霾的決心。北京市委常委會于本月16日通過了《北京市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有分析人士認為,該應急預案是極端氣象條件下“減緩重污染惡化”的短期應急舉措,但霧霾的長遠解決之道“不在應急、而在減排”。從長期來看,變革現有的生產方式,踐行綠色、健康的生活方式,方可冀望徹底告別霧霾籠罩的日子。(記者 吳文康 圖/文)
北京不少市民戴口罩出門
北京郊外,一名釣魚愛好者在濃霧天氣中垂釣。
從北京建國路一過街天橋上望去,數百米外的建筑已隱沒在霧霾中。
受霧霾影響京通快速出現堵車現象
霧霾籠罩下的中國紫檀博物館
霧霾籠罩下的中央電視臺大樓
霧霾天氣中指揮公車的交通協調人員
一名戴口罩在霧霾天氣中候車的女士
在北京郊外的田野里,兩名環衛工人在濃霧中閑聊。
在霧霾天氣中行駛的地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