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
關鍵詞:
作者簡介: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我國科技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希望廣大科學家和科技工作者肩負起歷史責任,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斷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這為全國9100萬名科技工作者指明了前進方向和奮斗目標。
今年是新中國歷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嚴峻復雜的國際形勢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廣大科技工作者心懷“國之大者”,堅持新發展理念,用務實行動推動科技創新取得重大進展、人民生活水平再上新臺階。他們中間,有的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無懼危險、逆行出征,護佑人民生命安全;有的投身脫貧攻堅火熱實踐,常年奮戰在一線,堅守科技惠民承諾;有的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勇于突破“卡脖子”技術,在重要科技領域成為領跑者;有的大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助力人民美好生活;有的致力于科學技術普及工作,努力提升公民科學素質……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迫切需要廣大科技工作者胸懷“兩個大局”,堅持“四個面向”,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推進國家現代化創新爭先,匯聚力量。
勇攀高峰,肩負起歷史賦予的科技創新重任。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一段時間以來,我國創新能力不強,科技發展水平總體不高,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不足,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廣大科技工作者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不斷在攻堅克難中追求卓越,勇做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開路先鋒,敢當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先遣部隊,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智慧和力量。
胸懷人民,始終堅定“科技為民”的價值追求。當前,我國經濟總量已躍居世界第二位,綜合國力、科技實力邁上了一個新的大臺階;然而,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人口、資源、環境壓力越來越大。需要看到,創新活動并不是發表論文、申請專利就大功告成了,而是要落實到創造新的增長點上,變成實實在在的產業活動。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把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科技創新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惠民、利民、富民作為科技創新的重要方向,以更多科技產品和服務不斷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自立自強,以科學家精神為指引,自覺把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偉業。科學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長期科學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精神財富。新中國成立以來,一代代科技工作者以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為己任,鑄就了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精神豐碑。面對深刻復雜變化的國內外環境,只有堅定立足于自力更生這一奮斗基點,錨定自主創新這一必由之路,才能把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當前,人工智能、量子信息、腦科學、深地深海等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正在加快布局,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有強烈的創新信心和決心,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科學家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優秀品質,主動肩負起歷史重任,用責任、毅力與擔當,為國家發展貢獻力量。
(作者:龔培河,系江蘇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