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
關鍵詞:
作者簡介:
會議現場圖 本網記者 閆琪/攝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閆琪)12月21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以下簡稱農發所)主辦的中國縣域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研討會暨《中國縣域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指數研究報告2020》發布會在京舉行。會議以“中國縣域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現狀與趨勢”為主題,對2017—2019年中國縣域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的一些主要指標和變化進行了研討,分析了中國縣域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取得的成績和面臨的問題。
農發所黨委書記、副所長杜志雄研究員主持會議開幕式,農發所所長魏后凱研究員致辭。
農發所研究員、農村金融創新項目首席研究員馮興元對全國縣域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指數情況進行了介紹。農發所助理研究員董翀講述了縣域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案例。農發所研究員、農村金融研究室主任孫同全對研究總體情況、主要發現和結論進行闡述。
會議研討環節由農發所副所長苑鵬研究員主持,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原所長張承惠、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何廣文、北京工商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張正平、螞蟻集團研究院執行院長李振華、山東省壽光市副市長王東賓就推動縣域數字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增強其對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促進作用等政策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近年來中國數字普惠金融發展迅速,處于世界領先水平,但農村各地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程度參差不齊,還存在各種障礙。定量測度中國農村各地在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方面總體和具體的進展和障礙、優勢和短板,有利于各級政府、金融科技平臺公司和金融機構了解全國各縣域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狀況,客觀評價本地區或本機構普惠金融發展水平,對照檢查自身的優勢和不足,揚長避短,推動縣域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從而助力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
農發所課題組開展了縣域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指數研究,完成了《中國縣域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指數研究報告2020》。課題組設計和構建了中國縣域數字普惠金融指數評價體系,該體系由四級指標構成,由上而下,分別為1個總指數、3個方面指數、13個分項指標和20個二級分項指標。課題組對全國1884個縣、縣級市和旗(由于北京、上海、天津所轄已經沒有縣市旗,本報告全部樣本來自除這三個直轄市之外的28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在2017—2019年的總指數、方面指數、分項指標和二級分項指標的得分進行了測度,根據總指數的得分高低進行了百強縣排名,并對平均分以上的532個縣、縣級市和旗的縣域普惠金融發展動能進行了測度。報告還在實地調研的基礎上,對我國東中西部各2個縣市的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狀況進行了典型案例分析。這6個縣市分別是山東省壽光市、福建省福鼎市、河南省蘭考縣、安徽省蒙城縣、陜西省武功縣、廣西壯族自治區全州縣。
報告分析發現:第一,近年來我國縣域數字普惠金融總體發展水平快速提升。第二,目前仍然存在區域間縣域數字普惠金融發展不平衡問題。第三,各省之間縣域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水平存在梯度差異。第四,中西部地區縣域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動能較強。第五,縣域數字貸款和數字授信服務廣度和服務深度發展較快。第六,數字理財和數字保險服務發展滯后。第七,金融科技平臺公司與其他銀行合作,擴大發放縣域數字貸款,有利于資金回流農村地區。第八,地方政府與金融科技平臺公司合作,有助于農村地區部分政務和民生數據的價值發掘,擴大客戶基礎,促進對客戶的數字信用評級和數字授信,最終有利于擴大對縣域內客戶的數字信貸。第九,縣域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空間還十分巨大。此外,報告還對典型縣市數字普惠金融發展狀況進行了分析,指出縣域數字普惠金融仍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并針對我國縣域數字普惠金融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對策建議。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魏后凱研究員致辭 本網記者 閆琪/攝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杜志雄研究員主持會議開幕式 本網記者 閆琪/攝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農村金融創新項目首席研究員馮興元 本網記者 閆琪/攝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董翀 本網記者 閆琪/攝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農村金融研究室主任孫同全本網記者 閆琪/攝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副所長苑鵬研究員 本網記者 閆琪/攝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原所長張承惠 本網記者 閆琪/攝
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何廣文 本網記者 閆琪/攝
北京工商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張正平 本網記者 閆琪/攝
螞蟻集團研究院執行院長李振華 本網記者 閆琪/攝
山東省壽光市副市長王東賓 本網記者 閆琪/攝
會議現場圖 本網記者 閆琪/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