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
關鍵詞:
作者簡介:
中國社會科學報綜合外媒報道 據《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近日發布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受人類活動影響,目前全球現存的森林中僅有40%具有高度生態完整性。
生態完整性較高的森林具有高水平生物多樣性,能提供高質量生態系統服務,且能彈性適應氣候變化。在這項研究中,來自全球的47位森林與生態保護專家制定了“森林景觀完整性指數”(Forest Landscape Integrity Index),并借助該指數對全球森林生態完整性進行了細致分析。
研究者之一、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生態保護科學教授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認為,研究結果說明,現存的很多森林已經被各種人類活動嚴重影響,如采伐、狩獵、野生動植物資源開采等。保護和增強森林生態完整性,能夠緩沖氣候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保護生物多樣性,保障當地社區及原住民權益,甚至幫助預防未來流行病的發生。
研究成果第一作者、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Wildlife Conservation Society)保護規劃主任赫德利·格蘭瑟姆(Hedley Grantham)提出,這項研究對《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十分重要。當下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草案提出了針對生態系統完整性的相關目標,并且已經就如何量化及監控這些目標的實際達成情況開展了積極的探討。“森林景觀完整性指數”有助于人們定位現存生態完整性森林并確保其得到更好的保護,便于土地管理者更有效地進行活動規劃和監控變化,推進全球森林生態完整性保護。
(王曉真/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