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惲代英(1895—1931),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之一,無產階級革命家,青年運動領袖。周恩來曾指出,惲代英“應永遠成為中國革命青年的楷模”。2009年,惲代英以“中國青年的楷模”獲評“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惲代英在其短暫的36年人生生涯中,為解放中國人民、挽救中華民族危亡、推動世界無產階級革命奉獻出全部生命和力量,深深影響了一代革命青年。惲代英在其所處的時代以無私忘我的崇高精神和奮勇向前的實際行動,踐行了對中國共產黨歷史使命的堅守與擔當。
關鍵詞:
作者簡介:
惲代英(1895—1931),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之一,無產階級革命家,青年運動領袖。周恩來曾指出,惲代英“應永遠成為中國革命青年的楷模”。2009年,惲代英以“中國青年的楷模”獲評“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惲代英在其短暫的36年人生生涯中,為解放中國人民、挽救中華民族危亡、推動世界無產階級革命奉獻出全部生命和力量,深深影響了一代革命青年。惲代英在其所處的時代以無私忘我的崇高精神和奮勇向前的實際行動,踐行了對中國共產黨歷史使命的堅守與擔當。
為中國人民翻身解放鞠躬盡瘁
惲代英曾說:“我們吃盡苦中苦,而我們的后一代則可享福中福,為了我們最崇高的理想,我們是舍得付出代價的。”面對當時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中國人民,惲代英竭盡全力“伺候國家、伺候社會”,傾其畢生精力為中國人民謀翻身解放。
惲代英關心人民生活疾苦,重視人民群眾利益。他指出,“中國是受外國經濟壓迫的國家”是“中國人民生活日陷落于苦境,而無以為生的日益眾多”的重要原因,提出中國革命必須要“保證勞兵農乃至一般被壓迫階級的利益”,必須要為他們“謀得安居樂業的機會”,革命政府必須要“側重農工游民乃至其他方面的利益”,并引導廣大青年“明了農工游民等的生活狀況與他們的各種利害關系”,思考“切實為農工游民等謀利益的主張與計劃”。
惲代英堅持走群眾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他深諳百姓貧苦,常常節衣縮食、省吃儉用,將大部分收入無償獻給黨和人民。據惲代英的戰友、學生和親屬回憶,他衣衫襤褸、艱苦樸素,“每月工資八十元,連稿費及翻譯外文書籍每年約有兩千元收入……悉用之于辦學校、開書店、救濟貧苦學生”。有些人“反說他有些‘傻’”,但正是這“吃虧”和“傻”的精神彰顯了惲代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崇高品德和高尚情操,以至于旁人“有時看到他一些‘不順眼’的地方,也就馬虎過去”。冼百言稱,“他很容易與人接近,確能深入群眾,做群眾的知心朋友”。
惲代英堅信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始終相信人民依靠人民。他提出:“群眾集合起來的力量,是全世界沒有可以對敵的”;“群眾是我們革命的基礎,革命運動的成敗,完全要看群眾運動的基礎如何”。他把人民群眾作為推動歷史發展的主體,把群眾的力量作為革命運動成敗的決定性因素。他始終堅信人民群眾是完成中國革命的主力軍,人民群眾要為自己翻身解放做主人而一致團結起來。
惲代英堅持宣傳組織群眾,為中國革命凝聚力量。他重視新聞宣傳,發表了大量文章指導廣大青年“到民間去”,揭露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罪行。他倡導廣大黨員“鉆到群眾中間去,去與群眾融洽接近起來”,激發群眾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意志。他向民眾宣傳中國共產黨“專注重貧苦農工利益”“最努力于打倒帝國主義和打倒軍閥”,鼓勵群眾為救國救民救自己而加入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
郭沫若曾評價說:“在大革命前后的青年學生們,凡是稍微有些進步思想的,不知道惲代英,沒有受過他的影響的人,可以說沒有。”惲代英為探究拯救人民于苦難深淵的光明道路,始終情系人民,始終堅定維護群眾利益,始終堅持依靠人民群眾,為中國人民實現翻身解放追求自由幸福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為中華民族獨立復興奮斗終身
鴉片戰爭以來,“為了民族復興,無數仁人志士不屈不撓、前仆后繼”。“惲代英目睹國家外患內禍頻甚,人民陷于水深火熱之中,深為痛心疾首”,他和同時代的先進知識分子一樣,心中懷有強烈的愛國、救國、強國愿望。他曾說:“我身上的磷,只能做四盒洋火。我愿我的磷發出更多的熱和光。我希望它燃燒起來,燒掉古老的中國,誕生一個新中國。”
惲代英創建先進團體,力行救國之志。他先后發起創建互助社、利群書社、共存社、馬克思主義學說研究會等先進團體,致力于傳播新文化及馬克思主義思想,以滿腔的愛國情感傳播救國理論,挽救民族危亡。
惲代英譯介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引導有志青年走上革命道路。他譯介《階級爭斗》《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節選)等,影響和帶動了毛澤東、周恩來、董必武、彭德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向馬克思主義轉化,引導有志青年樹立對馬克思主義的理想信念。
惲代英創辦或主編報刊,堅持不懈探索救國方案。他創辦或主編《光華學報》《我們的》《互助》《武漢星期評論》《中國青年》《新建設》、廣東省委機關刊物《紅旗》、中央機關報《紅旗》等十多種報刊,創作發表600余篇文章,不斷總結和探索救國方案。
惲代英參與領導群眾運動,壯大愛國統一戰線力量。他參與領導青年運動、農民運動、工人運動、婦女運動等群眾運動,喚醒民眾愛國意識,引導民眾前赴后繼投身革命,擴大愛國統一戰線力量。
惲代英參與領導革命戰爭,推動中國革命滾滾向前。他參與領導保衛武漢討夏戰斗、南昌起義和廣州起義等革命戰爭,為人民軍隊的創建作出了應有貢獻。
惲代英在統一戰線、武裝斗爭和黨的建設等方面進行初步探索,為新中國的成立及毛澤東思想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貢獻。他說:“我們擁護中華,救它的危亡,就是救我們自己的危亡,圖它的興盛,就是謀我們自己的幸福。”惲代英為挽救民族危亡,實現中華民族的獨立復興,不惜犧牲自己的一切。他為災難深重的中國帶來光明與希望,為中國人民點燃救國之志和復興夢想,以奮勇拼搏的精神無怨無悔地肩負起時代賦予的責任和使命。
為世界無產階級革命貢獻力量
中國共產黨以實現共產主義社會為奮斗目標,“為世界謀大同”則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使命的世界之維。惲代英在其青年學生時期就胸懷天下,兼濟蒼生。他稱自己是“抱持大同主義者,茍有利于大同,必竭力以為之也”,希望全人類都能夠達到大同的“黃金世界”。他倡導義務論,反對權利論,譴責資本主義的“文明”和帝國主義的侵略,期望人類平等互信互幫互助;他反對戰爭,祈求世界永久和平,“愿效力世界及未來”“為世界及未來造福”。惲代英“天下為公,世界大同”的博愛情懷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高尚情操,成為其推動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不竭動力和力量源泉。
加入中國共產黨后,惲代英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民族和殖民地理論,提出中國人民應同世界各國的無產階級及其共產黨聯合起來,共同推翻帝國主義及國內反動勢力的侵略壓迫。他指出,我們要“與全世界無產階級及被壓迫民族聯合起來,與帝國主義作一死戰”,“全世界的無產階級軍隊已經可以提高著全世界的貧農與殖民地被壓迫人民,以傾覆那種‘獨夫’的資本階級”。
惲代英駁斥反動言論與思潮,捍衛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統一戰線。他口誅筆伐國家主義和新國家主義的虛偽性和欺騙性,提出馬克思列寧主義是世界被壓迫民族和階級開展斗爭的正確指導理論。惲代英號召民眾參與國民革命,壯大世界無產階級革命勢力。惲代英提出,“我們的責任:喚起民眾——三萬萬九千五百萬被壓迫的民眾聯合起來,反抗壓迫階級五百萬人。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斗——十二萬萬五千萬被壓迫的人類聯合起來,反抗壓迫階級二萬萬五千萬人”。他夙興夜寐、靡有朝矣,主張中國人民與世界各國無產階級及共產黨建立聯合統一戰線,外御其侮,內抗強權,同心協契早日實現人類共同企盼的理想社會。惲代英以實際行動彰顯“以天下為己任”的博大胸懷,生動詮釋了中國共產黨“為世界謀大同”歷史使命的責任與擔當。
惲代英的一生光明磊落、跌宕起伏。面對反動派的謾罵、污蔑、誣告、威逼利誘甚至殺戮,他從未退縮與動搖。1931年4月29日,惲代英被槍殺于南京國民黨“中央軍人監獄”。他在就義前作詩一首:“浪跡江湖憶舊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擯憂患尋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他身先士卒、為國捐軀,“用自己的青春、熱血和生命實現了‘為了給更多的人尋找光明,我必須先走進黑暗’的承諾”。他對人民、國家、世界的熱愛和不懈奮斗,昭示出共產黨員對中國共產黨歷史使命的堅守與擔當。斯人已逝,但精神不死。惲代英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勇于探索創新的革命精神、艱苦奮斗無私忘我的高尚品德將薪火相傳、代代永續,成為激勵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永不熄滅的火種”。
(作者單位:江西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