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定的理想信念,必須建立在對馬克思主義的深刻理解之上”。當前,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面臨全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準確把握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無產階級歷史使命思想的核心要義,能夠使我們增進理論自信、增強使命擔當。
關鍵詞:
作者簡介:
編者按:準確理解馬克思、恩格斯關于無產階級歷史使命思想的相關論述,從唯物史觀出發清醒研判“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現實情勢,不斷增強“四個自信”,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關鍵。近年來,江西師范大學集中圍繞“無產階級政黨歷史使命”主題展開研究,取得了系列成果,本組文章是相關成果的展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定的理想信念,必須建立在對馬克思主義的深刻理解之上”。當前,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面臨全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準確把握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無產階級歷史使命思想的核心要義,能夠使我們增進理論自信、增強使命擔當。
形成背景
19世紀上半葉,自然科學三大發現以及一系列科學技術的發展帶來了人們觀念的轉變和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大量社會科學的研究把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和發展規律以實證的方式呈現出來,德國古典哲學、空想社會主義和英國古典經濟學等領域也取得了重大成就。科學和哲學的結合帶來了新的唯物主義、啟蒙運動和法國的政治革命;科學和實踐結合則帶來了英國的社會革命。馬克思、恩格斯在這兩個“結合”的背景下,提出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揭示了“兩個必然”的規律,發現了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
馬克思、恩格斯深切同情和關注貧苦人民,提出要選擇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要廢除一切等級,建立一個統一、平等的公民國家。馬克思在《萊茵報》工作時期,“第一次遇到要對所謂物質利益發表意見的難事”,動搖、顛覆了他之前的哲學思考視角,開始從“形而上”的思辨轉向“形而下”的現實社會關懷,主張訴諸群眾、訴諸無產階級,對現存的一切進行批判。這表明,他“已經是一個革命家”。1845—1846年《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和《德意志意識形態》的出版,較為系統地闡述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表明馬克思、恩格斯已經實現了向唯物主義的轉變,為全面創立馬克思主義、系統提出無產階級歷史使命思想奠定了基礎。
《共產黨宣言》是馬克思、恩格斯在形成自己的共產主義世界觀后,積極論證自己的觀點,爭取歐洲無產階級(首先是德國無產階級)認同這一理想信念的理論巨著和戰斗宣言。《共產黨宣言》回答了“共產主義者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是無產階級”等重大問題,系統闡述了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思想,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無產階級歷史使命思想的正式確立。《共產黨宣言》發表以后,馬克思、恩格斯在指導世界無產階級運動的實踐中,從無產階級專政、無產階級聯盟、無產階級政黨和無產階級革命策略等方面,“繼續共同創立科學社會主義”的工作。
理論內涵
馬克思主義無產階級歷史使命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方法深刻分析人類社會歷史發展規律的理論結晶,是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指南,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核心組成部分。
1.無產階級歷史使命的實現主體。馬克思、恩格斯指出,在資本主義社會,整個社會分裂為兩大敵對的陣營: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資產階級在歷史上曾經起過非常革命的作用”,“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但是,資本主義社會“幾十年來的工業和商業的歷史,只不過是現代生產力反抗現代生產關系、反抗作為資產階級及其統治的存在條件的所有制關系的歷史”。資產階級的關系已經“容納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財富”。“資產階級不僅鍛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還產生了將要運用這種武器的人——現代的工人,即無產者。”
2.無產階級歷史使命的實現條件。馬克思、恩格斯從“人是人的最高本質”這一基本命題出發,提出摧毀那些使人成為受屈辱、被遺棄和被蔑視的東西的一切關系就是歷史賦予當代批判的“一條絕對命令”。實現無產階級的自我解放,取得普遍統治,再推進全社會的解放,是當代批判的歷史使命,是實現無產階級歷史使命的根本條件。馬克思、恩格斯還指出,無產階級要解放自身從而解放全世界,就必須實現從“自在階級”向“自為階級”的轉變,這既是“資產階級聯合的結果”,也是無產階級革命實踐的必然。與此同時,馬克思、恩格斯指出,無產階級政黨的建立,是無產階級從“自在階級”轉向“自為階級”的標志,因為無產階級政黨就是要讓無產階級由分散的、自發斗爭的“自在階級”聯合為有意識、有組織、自覺斗爭的“自為階級”。
3.無產階級歷史使命的實現路徑。馬克思、恩格斯指出,“至今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階級斗爭最終會讓整個社會受到革命改造。“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無產階級上升為統治階級,爭得民主。”無產階級完成政治革命、奪取政權以后,“將利用自己的政治統治,一步一步地奪取資產階級的全部資本,把一切生產工具集中在國家即組織成為統治階級的無產階級手里,并且盡可能快地增加生產力的總量”。這時,無產階級才有可能消滅“階級對立的存在條件,消滅階級本身的存在條件”,獲得全人類的解放。特別需要指出的是,馬克思、恩格斯同時也注意到,“社會主義社會”不是一種一成不變的東西,而是同其他社會制度一樣,應被看成是經常變化和改革的社會。社會變革是無產階級歷史使命的重要實現路徑。
4.無產階級歷史使命的價值目標。重視“絕大多數人”命運的思想,是馬克思、恩格斯闡述無產階級歷史使命思想的根本出發點。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宣告,“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無產階級要實現的未來理想社會最本質的規定性,就是“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其中,“一切人”都能自由發展是這一目標的本質屬性,“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體現了這一目標的價值理念。
當代價值
“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這句話揭示了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特征。馬克思、恩格斯正是在批判舊世界的革命實踐中,實現了自身思想的革命性轉變,創立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他們深刻分析了現代資本主義社會和現代資產階級的本質,揭示出無產階級的歷史地位和歷史使命,并以此為根本出發點,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實現了社會主義理論的歷史性轉變。可見,馬克思、恩格斯關于無產階級及其歷史使命的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核心。深刻領會這一思想,是理解馬克思主義階級理論乃至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關鍵,是推動馬克思主義不斷創新發展的關鍵,是增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自信的關鍵。
馬克思、恩格斯宣稱:無產階級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現存的社會制度才能達到”,“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這掀開了用革命的理論指導革命的實踐的新篇章,無產階級運動從此在全世界范圍內蓬勃發展并取得歷史性成就。《共產黨宣言》發表170余年來,世界無產階級運動的得失成敗表明,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推動馬克思主義與無產階級革命斗爭的實際相結合,才能推動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不斷發展,最終實現共產主義。也只有深刻理解馬克思、恩格斯關于無產階級及其歷史使命思想的核心要義,才能增強理論自信,自覺堅守并踐行新時代共產黨人的初心與使命。
(本文系江西省社科規劃項目“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無產階級歷史使命思想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新時代中國共產黨歷史使命的理論淵源、實踐路徑和時代價值研究”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江西師范大學;南昌工程學院)